最后,我还想提醒一句,改革方案的实施真刀真枪,利益相关者一定会设置障碍,所以党和政府的领导人要有极大的政治勇气。

但是确实国企不是一个简单的私有化问题,国企改革的方向,比较明确的是,更多的走混合经济的道路,就是国有资本跟民营资本,包括国外的资本,各种资本混合起来,这作为改革的方向。如果是有地方政府直接办国有企业,就肯定会偏心,这个时候很难有公平竞争。

专有云竞争焦点在PaaS层 专访腾讯云TStack产品线总经理邬沛君

但是要处罚到位,没有便宜可占,保护合法的人,这样既解决了小产权房的问题,又为今后永远不再出现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市场经济已经讲了20多年了,市场经济是第一个助推器,世贸是第二个助推器,第三个助推器,现在要靠内部,要靠人的城镇化,围绕这个展开所有的改革,我们今后10年、20年就有基础了,基本上就可以像日韩台那样,我们现在是相当于人家起飞初中期的情况,再有个十年二十年中国可以人均一万多美元进入发达程度,越过中等收入。我们目前离人的城镇化还很远,现在如果所有的劲头不往这个地方使,问题就会很大。这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没有根本性变化,但是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天翻地覆了。可能西部的小城市是放开了,但是那里人少,就业机会也少——放开等于是空话。

即便有少部分小产权房被拆除的事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之下,还是有不少人陷入了一场赌局,他们认为小产权房未来会转正、升值。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同存异,把同做到最大,最后你就发现,异的地方就变小了,甚至变没了。如此庞杂的企业数量和投资项目,政府显然是管不过来的。

而在发改委系统之外,包括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职能部委系统内,还掌握着大量使用政府资金的投资项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钢协等有关部门先后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9亿多吨钢铁产能中,有近5亿吨没有得到审批。不过,以上三种管理方式,原则上只适用于发改委系统的投资项目。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和《备案制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将为地方政府的核准、备案行为提供指导。

而当年,明确归国家发改委系统管理的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仅为4026亿。这是整个投资项目的敲门砖,但要想顺利叩开政府的大门,也有很多学问

专有云竞争焦点在PaaS层 专访腾讯云TStack产品线总经理邬沛君

对于条件成熟的事项,坚决放开,不犹豫、不拖延。不仅如此,国务院确定了投资体制改革整体向市场放权的大方向后,投资主管部门却通过各种手段变相收权。北京某风电投资公司负责人的体会是,对于企业而言,核准其实与审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下放投资项目管理权限是2004年就明确的目标,但相关人士认为,经过十年的发展,其中的一些内容有必要做一些调整和改革。

期间,各级政府对投资的放权,充满了波折和反复。今年5月底至今,国家发改委先后将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具体项目的核准权,以及全国企业债券的预审权下放至相关省级投资部门,但地方仍需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当地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建设规划,并不得随意更改,国家发改委也仍保留对企业债券最终的审核权。经过这次修订目录,共取消、下放和转出涉及企业的投资核准事项超过40项。中国政府部门目前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分审批、核准和备案三种形式。

区别只在于,原来需要一些批文到北京去争取,现在只需要到省里就可以了。但中国庞大的政府管理体系,靠审批、核准和备案,依然支配着几乎每一个企业的投资行为。

专有云竞争焦点在PaaS层 专访腾讯云TStack产品线总经理邬沛君

能得到审批,已算幸运。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说,总的考虑是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尽量不搞中央部门间的横向转移。

工信部有关司局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说,一个行业投资管理政策,如执行多年后,发现大多数企业行为都不合规,只能说明这个政策是失败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中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其实比的是对政府审批的竞争,而不是看项目本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钢协等有关部门先后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9亿多吨钢铁产能中,有近5亿吨没有得到审批。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发布后,还将取消、下放和转出涉及企业的投资核准事项40多项。吴亚平说:采取备案制的初衷,原本是政府为了更好地掌握社会投资情况,为宏观调控收集信息。为了获得审批文件,这位负责人花了两年时间,相关经费投入近1000万。

而宝钢的一个湛江钢铁项目,为一纸批文,等了整整四年。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说: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十年了,现在需要重新去梳理和反思,备案制到底还应不应该存在?核准制的范围和内容,是不是需要进一步缩小和调整? 局面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转变。

据介绍,今后国家发改委将对市场竞争充分、企业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的项目,取消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主要涉及设备制造和加工业投资项目。原则上,得不到政府备案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范围,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投资,则采取备案制。

一个中型规模风电投资项目,要拿到十余个政府部门的核准批文,最快需要三年。此后,在物流园内上马任何一个单体项目,均需重走一次审批流程。上述负责人说,我想,政府部门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根本就没有标准。国家下放审批权,给前述江苏某钢铁公司负责人的感觉是,只是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而已,该走的程序和该拿的批文一个都没少。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中国通常存在父母官思维,一旦一个行业出了问题,大家都会觉得是政府没管好。其中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最低资本金比例已达40%。

十年来,审批、核准、备案这三条缰绳,驾驭着中国每年数十万亿的投资项目。在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下,中国最具权势的部门国家发改委开始加速取消或下放投资审批管理权。

不管十八届三中全会会不会在政府改革和简政放权方面提出明确的意见,这都是一个大方向和大趋势。有关专家认为,这项增加的审批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社会风险评估的依据,主要还是涉及环境、国土、水资源、土地拆迁等方面,相关职能部门都已有了审批与核准条件,完全没必要再设置一个门槛。

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公布,同时《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也一道下发。十年徘徊 政府建立对市场和企业的信任,已耗时多年。而在发改委系统之外,包括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职能部委系统内,还掌握着大量使用政府资金的投资项目。此外,国家发改委还正在抓紧修订出台《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和《备案制指导意见》。

按照一家中国风电投资公司负责人的测算,平均1亿元的投资项目,前期用于审批或核准方面的花费,高达300余万。期间,企业并不知晓审批部门批复报告的具体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这是整个投资项目的敲门砖,但要想顺利叩开政府的大门,也有很多学问。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所确立的改革目标,往复徘徊多年后,终于在2013年迎来实质转机。

这部分政府投资规模大大超过发改委系统的投资,由相关职能部门系统内进行相应审批。但备案其实是一种前置性审批。